标准化知识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标准化知识

标准化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2 15:38:48  来源:本站 浏览:1184次

  企业要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多品质,高质量的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现代生产经营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要达到这些目标和做好这些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用标准来协调和保证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
  1.1重视产品标准的研制工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进入了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标准化就成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寻求自我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和手段。标准,尤其是产品标准是市场需求的集中反映,企业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按什么样的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等,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某大型装备制造公司企业标准化工作为例。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造、系统服务为一身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城建、环保、制药等国名经济支柱产业领域提供了万余套装置,并出口德国、印度、韩国、伊朗、苏丹、巴基斯坦等国。该公司得以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在行业中独领风骚,正是基于对产品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视结果。该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或技术引进的同时,就着手研发和引进消化相关标准,制定出相应产品标准并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提升。作为行业排头兵,积极承担或参与了几乎囊括公司各类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并不断研究国外标准动态,引进消化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保持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技术标准开创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始终保持了产品的先进性和精良品质,使之具有了在国内市场上的相对垄断地位和国际市场上顽强一搏的实力。可以说,标准化这把钥匙为企业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的大门,不但使本企业保持良性发展,而且推动行业同步健康发展。
  1.2深化产品系列化和通用化,减少重复性工作
  系列化主要是通过对同一类产品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对国内外产品发展局势的预测,结合我国的生产技术条件,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对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等标准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以协调同类产品和使配套结构优化、功能最佳。通过产品系列化,既能改变企业单一品种的生产格局,实现多品种生产,迅速地发展新品种以满足社会多种多样的需求,又可实现生产集中,整顿现有产品品种杂乱局面,以最佳产品组合,最合理、最经济的产品结构,进行生产布局,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标准的通用化是指对同一类型不同规格,或不同类型的产品和装备中结构相近似的零部件,通过制定统一标准从而达到可以彼此互换的目的。标准的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同时,通用性强,其市场的适应性也会越强,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系列化与通用化在企业发展中愈来愈凸显出其重要性,企业多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受益于产品研发及设计过程中一贯运行的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变革,技术进步,以往开展的系列化及通用化工作已无法适应发展变革的需要,近年来,公司抽出各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专职“三化”工作小组,研讨和开展“新三化”工作。所谓“新三化”,就是并非传统意义的“三化”,而是涵盖了信息化、模块化等的“多化”工作,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1.3以标准化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市场适应性
  科技创新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的突破,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创新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而标准化则是技术积累的平台,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的过程。技术标准化活动在与科技研发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中,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总结科技研发创新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每一项新标准的产生都标志着某一个领域或某项科技研发成果被规范化。标准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和积累科技研发创新经验的过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广和普及已被规范化的科研成果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是以新成果代替旧成果,是科技研发创新的深化、提高过程。所以,推进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的目标、过程、结果都具有引导作用,使得各种行为变得可以预测和容易管理,从而减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项新技术若要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推动。成果转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有科技成果本身和相关主体,只有标准化才能协调与统一这个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推进标准化建设可以使得科技成果的管理趋于规范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有很多种,标准化则是较好的途径之一,这是由于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权威性决定的。科技创新的成果一旦转化为标准,就会被潜在使用者广泛接受,才能更快地被生产认可接受,降低二次开发的成本,减少采用科技创新成果的企业的风险。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发标准,并竭力将其标准向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渗透,力争成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原形。当其它企业采用此标准时,就不可避免地采用其专利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便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这已被企业家认知。近几年来,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在前期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充分意识到将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结合的必要性,研究并尝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规范及标准进行固化,不但使创新技术得以提炼和升华,并利用标准化平台得以推广,并在实际运行中得以验证和提升完善,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氛围。笔者了解,某公司近三年内,已有十余项科技创新项目,其研发成果以规范或标准的形式完成,在固化、推广、完善、提升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1.4标准化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具体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离开标准化。例如,各类生产经营中基础数据是宝贵的财富,是信息化的核心资产,但整理规范这些数据是最耗时、繁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的加工方法、数据库结构、存储格式、版本管理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大量、有效的数据积累,那么使用的软件系统再先进也将无用武之地,计算出来的数据只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数据。再如,在系统协作信息化层面,如果没有事先进行标准化的规划,对各个协作系统的数据接口、通信协议等进行标准的约定。随着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不同的系统由于通信协议差异,出现新的信息孤岛。各个系统只能停留在单项应用上,难以形成完善的网络,几乎不可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各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如果连基础数据共享都无法实现,生产、市场和财务信息系统无法进行协作的情况下,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无疑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了。不少的公司,由于前期对标准化工作认识不够,导致后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重新进行梳理和补救,做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大量扎实、可靠的基础工作之上的,就像高楼和地基的关系,如果基础工作不到位,信息化建设的优劣就可想而知。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技术、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也是加快企业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标准化的 支持。企业标准化工作,历经几代标准化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取得了长足进展,建立了一套基本满足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为企业技术进步、生产协作及管理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新的形势下,如何使标准化工作服从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从于企业现代技术提升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一直是企业及标准化工作者研究的主题。探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企业标准化新型运行模式,也正在成为现代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

下一篇一图读懂《“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上一篇企业标准“领跑者”学习问答(第三期)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版权所有
地址: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黄河大街36号  电话:0472-5179321     E-mail: bzcxjd_xt@163.com